富拓外汇——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调整、地缘政治博弈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议作为协调国际经济政策的核心平台,其每一次召开都被寄予推动全球经济合作的厚望。然而,定于2025年7月17日至18日在南非德班举行的G20财长会议,却在召开前夕被多重不确定性阴影笼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再度缺席、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针对金砖国家的关税威胁,以及华盛顿与金砖国家间持续升级的地缘经济摩擦,共同为这场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的会议蒙上了一层迷雾。
贝森特缺席:从个案到惯例?G20权威性的双重考验
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财政部长在G20财长会议中的参与度,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政策协调的有效性。此次贝森特缺席德班会议,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2月南非开普敦G20财长与央行官员会议上,其已以“事务冲突”为由缺席,引发国际社会对G20功能的首次集中质疑。
连续两次缺席的背后,是全球对美国参与多边经济治理诚意的再审视。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国际经济主任乔什・利普斯基直言:“当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核心经济决策者持续缺席全球顶级协调平台,不仅会削弱会议的实质性讨论质量,更会动摇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核心机制的权威性根基。”这种担忧直指G20的制度设计逻辑:若主要经济体出现“参与赤字”,其“通过集体行动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的核心使命将难以落地。
更值得关注的是,利普斯基提及的“美国或在2026年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时推动‘精简议程’”,进一步引发市场对G20未来定位的猜测。若议程向“回归基础”倾斜,可能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议题的收缩,这与当前复杂的地缘经济环境(如供应链重构、债务危机蔓延等)形成鲜明反差,加剧了外界对G20功能性衰退的忧虑。
特朗普关税威胁:地缘经济理念的碰撞与升级
德班会议召开前夕,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抛出的“对金砖国家加征高额关税”言论,为本就紧张的国际经济氛围再添火药。金砖国家在2024年扩容后,已有8个成员国同时属于G20体系,这种“交叉身份”使得针对性关税威胁不仅指向金砖国家,更直接冲击G20内部的合作基础。
东道主南非的处境尤为微妙。作为金砖国家与G20的双重成员,南非本希望借此次会议展现非洲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但关税威胁的突然出现,使其陷入“协调者”与“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张力中。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专家布拉德・塞瑟的分析切中要害:“G20的成立基于‘主要经济体共享开放型全球经济利益’的共识,而保护主义导向的政策倾向,正在撕裂这一基础共识。”
这种理念冲突的实质,是全球经济治理主导权的争夺。一方面,金砖国家通过扩容强化合作、推动多边机制改革;另一方面,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小圈子”合作、关税壁垒等方式维持传统优势。两种路径的碰撞,使得G20的政策协调难度陡增——当核心议题从“如何共同应对危机”转向“如何捍卫自身利益”,会议的成果产出自然充满不确定性。
非洲经济边缘化:东道主的治理诉求与现实困境
除大国博弈外,非洲大陆的经济处境为德班会议增添了另一重复杂性。近年来,非洲因高债务率(部分国家外债/GDP比率超60%警戒线)、低增长预期(2025年非洲经济增速预计不足3.5%),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持续下降。这种“投资逃离”趋势,与非洲在G20中的话语权弱势形成恶性循环。
南非作为会议东道主,曾明确表态希望将“非洲工业化融资”“债务重组机制优化”等议题纳入核心议程,推动全球关注非洲经济困境。但现实挑战在于:美国高官的缺席削弱了“向美国传递诉求”的直接渠道,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则分散了国际社会对非洲议题的注意力。这种“内外夹击”的局面,凸显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结构性弱势——当大国博弈成为会议主线,中小经济体的利益诉求容易被边缘化。
结语:G20的“十字路口”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未来
富拓外汇:2025年德班G20财长会议的不确定性,本质上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转型期的缩影。贝森特的连续缺席,折射出传统主导国对多边机制的“参与疲劳”;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暴露了地缘经济理念的深刻分歧;非洲的边缘化隐忧,则揭示了现有治理体系的代表性缺陷。
这场会议的最终成果,或许不仅关乎短期经济政策的协调,更将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未来走向提供关键信号:G20能否突破“大国博弈场”的定位,重新回归“集体行动平台”的初心?在多元力量崛起与单边主义抬头的碰撞中,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要从德班的谈判桌延伸至更长远的国际合作实践中去寻找。
上一篇:富拓集团:7月15日现货黄金行情解析,多空博弈下的震荡格局与
下一篇:暂无
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