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tm富拓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始终是全球经济领域的核心关注点。7月10日(周四),多位美联储高官就降息时机、资产负债表缩减(缩表)及关官税对通胀的影响等关键议题发表最新表态。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美联储理事沃勒与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的发言,集中展现了美联储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审慎态度与政策权衡。下文将对这些内容展开深度解读,剖析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及潜在影响。
戴利:降息窗口期渐近,政策需兼顾稳健与灵活
作为美联储政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的表态传递出对降息时机的审慎乐观态度,其观点既体现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也凸显政策调整的权衡逻辑。
1、两次降息存可能,不确定性犹存
戴利在7月10日的公开活动中明确指出,降息的时机正逐步临近。她分析,当前经济运行稳健,通胀虽向2%的目标水平稳步靠近,但尚未完全达标,这意味着美联储需在“维持经济韧性”与“推动通胀达标”之间寻找平衡。对于市场关注的降息次数,戴利直言“今年两次降息是一个可能的结果”,但同时强调,这一预判受经济数据波动、外部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较高不确定性。
2、秋季降息成主流倾向,7月降息争议待解
戴利倾向于在秋季启动降息,这一立场与多数美联储官员的判断一致。不过,她并未彻底排除7月降息的可能性,只是认为当前支持这一选项的依据尚不够充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联储理事沃勒明确支持7月降息,尽管他坦言自己属于“少数派”。这种分歧直观反映出美联储内部对经济复苏强度、通胀回落节奏的判断尚未形成共识。
3、关税对通胀影响有限,政策需规避滞后风险
针对近期关税上调对通胀的影响,戴利提出了不同看法:其实际影响可能低于市场预期。她解释,企业正通过供应链调整、成本优化等方式适应关税政策,而非简单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同时,她特别警示,美联储若过度依赖滞后的通胀数据来制定政策,可能导致调整节奏落后于经济实际需求,加剧经济波动风险。
沃勒:缩表持续推进,7月降息具备充分合理性
美联储理事沃勒的表态则更侧重于缩表进程的规划与降息时机的激进立场,展现出对当前货币政策松紧度的不同判断。
1、缩表目标与路径渐趋清晰
沃勒在公开活动中透露,美联储的缩表行动(即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截至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降至6.7万亿美元,银行准备金规模为3.3万亿美元。他进一步分析,若以准备金占GDP比重不低于8%为底线,缩表的目标规模可能设定在5.8万亿美元左右,这为市场预判缩表进程提供了关键参考。
2、力挺7月降息,立场基于经济数据
尽管承认自己属于“少数派”,但沃勒坚持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处于偏紧状态,7月启动降息具备充分合理性。他强调,这一判断完全基于对经济数据的客观分析,与政治因素无关。其言论凸显出美联储内部在降息时机选择上的激烈博弈,也反映出对经济下行风险的不同担忧程度。
3、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需长期规划
沃勒还指出,当前美联储持有的债券存在显著的长期化问题,未来需逐步向短期债券(如国库券)倾斜,以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不过,这一调整过程将极为缓慢,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不会通过大规模出售长期债券来加速推进。
穆萨莱姆:关税对通胀影响尚不明朗,需长期观察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则将焦点放在关税政策的滞后效应上,其观点为理解美联储的观望态度提供了另一重视角。
fxtm富拓官网——穆萨莱姆认为,近期关税上调对通胀的实际影响可能要到2025年底或2026年初才能完全显现。他解释,由于企业库存调整、中间产品价格传导存在时滞,现阶段难以准确评估关税对整体通胀的全面影响。这一观点也解释了为何部分美联储官员对降息持谨慎观望态度——在关键影响因素尚未明朗前,政策调整需更注重稳定性。
总结:美联储政策走向的三大核心主线
1、降息时机分歧显著:戴利代表的“秋季派”与沃勒代表的“7月派”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美联储内部对经济韧性、通胀回落速度的判断差异,这种分歧可能持续影响短期政策预期。
2、 缩表进程稳步推进:沃勒关于缩表目标与路径的表态,明确了缩表仍将是政策正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规模与节奏的清晰化有助于稳定市场对流动性环境的预期。
3、关税影响需长期验证:穆萨莱姆的谨慎态度与戴利“关税影响或被高估”的观点形成互补,提示市场需避免对短期政策过度反应,关注中长期数据验证。
fxtm富拓官网:对市场而言,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将成为短期关键风向标,而秋季降息预期的变化、缩表进程的实际节奏及关税对通胀的滞后影响,将共同构成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核心变量,需持续密切关注。
下一篇:暂无
添加微信